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全部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ば骰嵋樵谖诶及屯姓倏?/h1>
发布时间:2007-09-13
来源:中国文化网
作者:
字号: +-
563
字号: +-
563
??????? 2007年8月30日至31日,中国、蒙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ば髦傅嘉被岬诙位嵋樵诿晒殴锥嘉诶及屯姓倏V泄幕扛辈砍ぶ芎推接γ晒殴涛目撇垦肼柿熘泄硗懦鱿嵋?#xff0c;并与蒙古国教科文部副部长铁木尔-奥其尔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中国驻蒙古国大使余洪耀、蒙古国教文科部部长恩和图布欣出席签字仪式。
中、蒙两国蓝天绿草联为一体,共同享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蒙两国共享遗产之一。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是蒙古族最精美、最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生动地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蒙古族长调民歌主要有两大分布空间,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并在这种交融中体现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共同本质与主要风格,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以及外来文化等给蒙古族长调民歌带来较大冲击。?;っ晒抛宄さ髅窀?#xff0c;对于?;っ晒抛宸俏镏饰幕挪?#xff0c;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蒙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中国和蒙古国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对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有效?;ぶ凉刂匾?#xff0c;而且对于增进两国文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申报成功之后,中蒙两国于2006年12月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成立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ば髦傅嘉被岷妥夜ぷ髯?#xff0c;并通过了协调指导委员会会议公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的工作章程以及中蒙联合?;っ晒抛宄さ髅窀枋晷卸苹凳┓桨?#xff0c;为今后的?;すぷ鞯於思崾档幕 ?
此次会议主要商定两国关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联合田野调查协议。田野调查是实施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行动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切具体?;ば卸纳杓?、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没有科学、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就很难做到有效?;ぁ;崆?#xff0c;中国方面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田野调查进行了前期的调研、论证等准备工作,向蒙方提交了“中国方面关于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现状联合田野调查建议纲要”。经中蒙两国专家的充分商讨并在吸纳了蒙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符合两国实际并经双方基本认可的田野调查协议。这是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也是中蒙双方今后联合开展田野调查的指导性文件。
中蒙联合专家工作组将根据双方田野调查协议所确立的原则、方法、步骤和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支持蒙方开展联合田野调查的实施工作,中国政府将向蒙古国提供一定数额的资助。同时,中方还将投资80万元人民币拍摄一部时长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由中蒙两国文化主管部门联合署名并译成9种文字对外发行,以在世界范围内推介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两国联合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中蒙双方专家将就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的认定评价标准和?;し椒估砺垩芯?#xff0c;以便制定符合中蒙双方各自国家特点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认定评价体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传承人的?;な欠俏镏饰幕挪;すぷ鞯墓丶方?#xff0c;也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蒙两国蓝天绿草联为一体,共同享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蒙两国共享遗产之一。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象征,是蒙古族最精美、最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智慧,生动地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蒙古族长调民歌主要有两大分布空间,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各自具有不同特点,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并在这种交融中体现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共同本质与主要风格,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以及外来文化等给蒙古族长调民歌带来较大冲击。?;っ晒抛宄さ髅窀?#xff0c;对于?;っ晒抛宸俏镏饰幕挪?#xff0c;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蒙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是中国和蒙古国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蒙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对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有效?;ぶ凉刂匾?#xff0c;而且对于增进两国文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申报成功之后,中蒙两国于2006年12月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成立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ば髦傅嘉被岷妥夜ぷ髯?#xff0c;并通过了协调指导委员会会议公报、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的工作章程以及中蒙联合?;っ晒抛宄さ髅窀枋晷卸苹凳┓桨?#xff0c;为今后的?;すぷ鞯於思崾档幕 ?
此次会议主要商定两国关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联合田野调查协议。田野调查是实施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行动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切具体?;ば卸纳杓?、制定和实施,必须建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没有科学、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就很难做到有效?;ぁ;崆?#xff0c;中国方面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田野调查进行了前期的调研、论证等准备工作,向蒙方提交了“中国方面关于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现状联合田野调查建议纲要”。经中蒙两国专家的充分商讨并在吸纳了蒙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符合两国实际并经双方基本认可的田野调查协议。这是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也是中蒙双方今后联合开展田野调查的指导性文件。
中蒙联合专家工作组将根据双方田野调查协议所确立的原则、方法、步骤和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支持蒙方开展联合田野调查的实施工作,中国政府将向蒙古国提供一定数额的资助。同时,中方还将投资80万元人民币拍摄一部时长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由中蒙两国文化主管部门联合署名并译成9种文字对外发行,以在世界范围内推介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
在两国联合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中蒙双方专家将就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的认定评价标准和?;し椒估砺垩芯?#xff0c;以便制定符合中蒙双方各自国家特点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认定评价体系。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传承人的?;な欠俏镏饰幕挪;すぷ鞯墓丶方?#xff0c;也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