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品香论坛_ypx登录,全国桑拿一品楼,良家凤楼论坛信息,唐人阁一品楼论坛

中文

这里几乎每天都有重大新闻发生

点击展开全部

法律宝库

更多 >>

知识产权环球资讯 | 美国就宇树科技发出重大警告;谷歌反垄断败诉触发千亿索赔;美国版权局发布AI训练与版权报告

发布时间:2025-05-1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
字号: +-
563

资讯速览:

  1. 美国众议院就宇树科技发出重大警告
  2. 谷歌反垄断败诉引发连锁反应,被索赔近1000亿
  3. 美国版权局发布“生成式AI训练与版权”报告
  4. 苹果申请巴西反垄断机构停止对其NFC支付政策调整的调查
  5. 安进胜诉赛诺菲和再生元!瑞百安在欧洲销售不受限
  6. 小米诉“小米零度”案判决适用惩罚性赔偿3000万元
  7. 律师利用AI起草法律文书被法院指控

1.?美国众议院对宇树科技发出重大警告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Unitree Robotics)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宇树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180项,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其核心技术包括高性能运动控制算法、传感器技术和机器人感知系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5月6日,美国众议院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全体成员,包括共和党和民主党人士,共同签署了一封两党联合信,宇树科技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发出警告。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待中国议题上,两党保持了空前的“团结”。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委员会致函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和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要求将中国企业宇树科技列入三项关键制裁清单,指控其通过“军民融合”合作、政府资助及产品“后门漏洞”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特别委员会对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构成的国家安全威胁深感担忧”,资深成员克里希纳穆尔蒂(Krishnamoorthi)表示,“这些机器人是军民两用技术,目前正被我们的对手武器化,而中国积极利用这些系统来增强其军事能力,模糊了民用和军用之间的界限。我们不能允许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或国防供应链被外国公司渗透,这些机器人的使用与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价值观从根本上背道而驰”。

中国事务特别委员会强调,宇树科技通过军民融合项目以及中国支持的投资,与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但是尽管存在这些联系,宇树机器人配备摄像头、传感器和嵌入式软件的四足机器人已被部署在美国敏感机构内,包括州惩教系统和军事机构。

我们认为,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国家安全”指控,实质反映了对中国高新科技崛起的焦虑。中国的科技发展不可阻挡,需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打破封锁,构建多元互信的全球创新生态。

?

2.?谷歌反垄断败诉引发连锁反应,被索赔近1000亿

5月9日,意大利数字服务集团Moltiply宣布其子公司正式起诉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就欧盟法院此前认定的市场垄断行为索赔29.7亿欧元(约合33.4亿美元)。

Moltiply 运营着意大利流行的价格比较网站 Trovaprezzi.it。Moltiply 在声明中表示,谷歌在2010 年至 2017 年间行为阻碍了其子公司 7Pixel 的发展,7Pixel公司已向多家"谷歌系"企业发出后续索赔通知,指控其在2010至2017年间偏袒自有比价服务Google Shopping的垄断行为(该垄断行为已由欧洲法院作出终审认定)。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彭博社获悉,谷歌正面临来自欧盟各国数十家比价网站的至少120亿欧元(约合960亿元人民币)索赔。这些网站指控谷歌“抢走了它们的客户”。

这些民事诉讼与欧盟委员会2017年的一项裁决有关。当时,欧盟以谷歌滥用其搜索引擎支配地位、非法偏袒自家购物服务为由,对其处以24亿欧元???。这一裁决引发了一系列所谓的“后续诉讼”。但是由于谷歌提出上诉,这些案件被拖延了多年。去年,欧洲法院裁定谷歌确实违反了反垄断法,这意味着欧盟境内的原告不再需要在法院中证明这一点。如今,许多案件开始向前推进。

欧洲七个国家目前有12起针对谷歌的民事诉讼正在进行中。尽管并非所有法院和相关方都愿意透露涉及的金额,但其中9起索赔案的金额总计已超过120亿欧元。这些近年来迅速增加的诉讼,成为了谷歌在欧洲法律战中需要应对的一个新战线,可能会鼓励更多公司对谷歌采取法律行动,导致谷歌在欧盟监管机构罚单基础上遭遇更多罚单。

截至今年5月初,谷歌的市值接近2万亿美元。该公司认为这些欧洲民事诉讼没有任何法律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告方提高了他们的索赔要求,并引入了外部诉讼资助方。他们声称谷歌仍在违反反垄断法,操纵搜索结果,未遵守欧盟2017年的指令,这让谷歌不公平地掌控网络流量和利润。

谷歌发言人在回应路透社的请求时发表声明称:“我们强烈反对这些过高的私人损害赔偿要求,这种要求无视了这个成功且不断发展的行业”。

谷歌称其在2017年推出的一种为比价网站设计的广告展示功能运行良好,谷歌并未在自家购物服务与竞争对手之间区别对待,并指出目前有超过1550家欧洲比价网站正在使用其广告展示功能,而2017年仅有7家。

不过,即便有欧盟委员会裁决的支持,目前正在各国法院推进的民事诉讼也并非胜券在握。杜塞尔多夫大学的法学教授克尔施滕指出,原告仍需证明谷歌的行为是其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这可能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

我们认为,此次谷歌反垄断败诉或开启科技巨头“后监管时代”的连锁追偿潮。随着欧盟《数字市场法案》(DMA)全面生效,谷歌等“看门人”企业将面临更严苛的合规审查。本案若胜诉,可能引发更多企业援引司法判例发起集体诉讼。后续动态,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

3.?美国版权局发布“生成式AI训练与版权”报告

2025年5月,美国版权局(USCO)发布了《版权与人工智能—第三部分: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预发布版本)》。在这份最新的报告中,美国版权局针对业界关注的的法律争议之一:用受版权?;さ哪谌菅盗啡斯ぶ悄苣P褪欠袷粲诤侠硎褂?#xff0c;作了全面和深入的解读

在几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上,报告明确站在创作者一边,而不是支持这些工具的技术平台一边。主要涵盖以下要点:

  1. 如果为了商业目的,大规模使用受版权?;さ淖髌防瓷捎胝庑┳髌吩谙钟惺谐∩暇赫谋泶镄阅谌?#xff0c;尤其是在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内容的情况下,这已经超出了既有的合理使用(fair use)界限。美国版权局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使用受版权作品构建训练数据集的行为"必然涉及复制权"。根据版权法原则,此类行为构成"可反驳的推定侵权",除非能援引合理使用等法定抗辩事由。
  2. 美国版权局在合理使用第一要素分析中,直接回应了两种常见抗辩理由,AI训练具有"非表达性",以及该训练属于模仿人类学习过程。

首先,报告明确否定了"训练仅是统计行为"的观点。报告阐明,语言模型并非仅处理词频统计,而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本质"。同理,基于美学作品训练的视觉模型会吸收特定的创作模式,其目的正是为了生成具有表达性的输出结果。当模型的设计目标包含对表达性内容的复制或重组时,其训练过程就不能被简单地归类为非表达性行为。

其次,版权局驳斥了将AI训练类比人类学习的观点。合理使用原则并不自动适用于所有以学习为名的行为。正如报告所述,学生"不能以促进个人教育为由,依据合理使用原则复制图书馆全部藏书"。人类对信息的吸收既不完美又具有个体差异性;而AI系统则截然不同,它们摄取精确的数字副本,并以"超人的速度和规模"处理它们——版权局认为这一差异对合理使用分析具有决定性意义。

  1. 对于那些可能不符合合理使用条件的用途,寻找切实可行的版权解决方案对于持续创新至关重要。无论是个别还是集体的,用于AI训练的许可协议,目前在某些行业已经快速涌现。鉴于自愿许可案例的强劲增长,以及利益相关方普遍不支持任何法定变更,美国版权局认为此时政府干预为时过早。

许可市场应继续发展,尽快将早期成功经验扩展到更多领域。有效的许可选项能够确保创新持续推进,同时不会破坏知识产权。这些开创性的新技术应当让设计技术的创新者、为技术提供内容的创作者,以及广大公众共同受益。

美国版权局认为,在历史上,版权法一直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并在保留对创造性活动激励的同时推动新技术的进步。只有有效?;ぐ嫒?#xff0c;才能保护创作源动力,才能有持续不断的高质量内容产出,从而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相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不是长久之计。

后续相关司法审判,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

4. 苹果申请巴西反垄断机构停止对其NFC支付政策的调查

近日,苹果公司正式向巴西经济保护和管理委员会(CADE)提交申请,要求停止对其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政策的反垄断调查。NFC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允许设备在10厘米内进行数据交换。苹果在申请中强调,其在巴西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约10%,且已采取必要安全措施;此外,巴西法律并未禁止收取服务费,且没有证据表明巴西的移动支付服务或消费者因此受到损害。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苹果公司对iPhone中NFC芯片的使用限制以及NFC交易手续费的收取标准。巴西央行于2020年推出免费即时支付系统Pix,该系统已成为巴西主流支付方式。2024年,巴西央行进一步推出支持NFC近场支付的“近场Pix”功能。然而,不同于谷歌为40多家银行提供了免费的接入服务,苹果公司要求银行为每笔交易支付0.17%的手续费,这引发了巴西当地银行和协会的不满。他们联合向CADE提起诉讼,指控苹果构成“竞争障碍”并对中小金融科技机构造成不公平竞争压力。

苹果方面表示,没有任何法律阻止其对服务收费,且其市场份额较低,不构成垄断条件。此前,苹果在2024年已迫于欧盟《数字市场法》压力开放NFC接口,允许开发者在不通过Apple Pay和Apple钱包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提供NFC无接触数据交换功能。目前,该政策已支持包括巴西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巴西当地银行和协会依然认为苹果的NFC支付政策存在不公平竞争问题,并要求CADE继续调查。

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

5. 安进胜诉赛诺菲和再生元!瑞百安在欧洲销售不受限

2025年5月13日,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对赛诺菲(Sanofi)和再生元(Regeneron)起诉安进(Amgen)旗下降胆固醇药物瑞百安(Repatha)专利侵权案作出判决,驳回原告赛诺菲和再生元的诉讼请求,同时驳回安进要求撤销涉案专利的反诉(案件编号为 UPC_CFI_505/2024)。该判决意味着安进可以继续在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销售瑞百安。

本案中,赛诺菲和再生元主张瑞百安侵犯了其欧洲专利EP3536712 B1,该专利于2013年12月11日提交,2019年10月16日授权,保护通过施用PCSK9抑制剂降低脂蛋白(a)水平的方法,且涉及“第二医疗用途”专利,旨在?;ひ阎┪锘蚧衔镌谛率视χ?、新疾病或新患者群体中的应用。统一专利法院(UPC)成立后,本案成为其首起涉及“第二医疗用途”专利的重要判决。法院认为,新治疗用途的专利性取决于其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新颖性与创造性,侵权认定需结合具体医疗场景中的使用意图。

赛诺菲和再生元联合开发的降胆固醇药物为波立达(Praluent),与瑞百安同为 PCSK9 抑制剂,通常以预填充注射笔形式出售?;诒景附峁?#xff0c;瑞百安在上述五国的销售不受禁令限制,将继续与波立达竞争。

双方均有上诉的权利,可能仍会提起上诉。后续进展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将持续关注。

?

6. 小米诉“小米零度”案判决适用惩罚性赔偿3000万元

近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决了有关“小米”商标侵权案中的驰名商标认定。在“小米”案中,法院认定了驰名商标并依法适用了惩罚性赔偿,全额支持权利人主张的经济损失,判赔金额为3000万元。

小米公司系第8228211号“小米”商标、第8911270号“”商标的商标权人,上述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类别是第9类手提电话等。L公司、H公司在其生产、销售的智能马桶、花洒商品上使用了与涉案权利商标近似的“小米零度”“”等被诉侵权标识,苏某系第32483813号“”商标的注册人,并授权L公司、H公司使用。且L公司、H公司在其生产、销售的马桶商品上使用与小米“小爱同学”语音唤醒指令高度近似的“小爱小爱”作为语音唤醒及操控指令。

小米公司认为,L公司、H公司和苏某的行为共同侵害了小米公司涉案权利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请求认定相关商标为驰名商标,L公司、H公司在马桶商品上使用“小爱小爱”语音唤醒指令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判令L公司、H公司和苏某停止侵权,刊登声明消除影响,赔偿其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3000万元。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小米公司主张权利的注册商标核准使用在第9类手提电话等商品上,而被诉侵权标识使用于第11类智能马桶、花洒商品上,二者属于既不相同也不相类似的商品,故本案有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且本案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涉案权利商标经小米公司使用和宣传已为我国相关公众广为知晓,构成第9类手提电话等商品上的驰名商标。被诉侵权标识容易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误认为其来源与小米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L公司、H公司和苏某构成商标侵权?!靶““庇镆艋叫押筒僮髦噶钊菀资瓜喙毓谖笕衔喙芈硗吧唐酚胄∶坠究赡艽嬖诓费蟹ⅰ⒓际踔С?、授权合作等方面的特定联系,或可接入其智能家居服务系统,L公司、H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由于H公司的侵权期间较短且相关侵权产品已被禁售,对其适用法定赔偿。鉴于L公司、苏某以侵权为业,主观恶意明显,侵权情节严重,故以其侵权获利为计算基数适用两倍的惩罚性赔偿。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最终判决L公司、苏某停止商标侵权行为,刊登声明消除影响,赔偿小米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3000万元,H公司对其中的2万元承担连带赔偿责任,L公司停止生产、销售、宣传使用带有“小爱小爱”语音指令的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7. 律师利用AI起草法律文书被法院指控

5月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高等法院认定,一名加拿大律师被发现使用 ChatGPT 等人工智能 (AI) 工具起草了一份法律文件,其中充斥着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案例作为其论点的先例。法院裁定利用AI提交虚假案例是程序滥用,可能构成藐视法庭罪。

4月25日,这名加拿大律师代表其客户Hanna Ko出庭,安大略省高等法院法官迈尔斯(Myers)发现其使用AI的情况。律师提交的法律文件,其中包含一些不存在案件的链接、对真实案件的误读,以及法官迈尔斯怀疑的“可能是人工智能的幻觉”。

律师当时正在就一项涉及一名已故男子的复杂遗产和家庭法案件进行动议辩论。在本案中,律师在公开法庭上积极引用了其中三起可疑案件作为其陈述的一部分。上述三个未知案件在 Westlaw、Quicklaw 或 Google 网站上都找不到。法院迅速而坚定地明确表示,无论技术如何,律师都不能依赖不存在的权威机构或与提交内容相反的案例。后来,律师在听证会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向所有人道歉,并撤回了其陈述的事实。

迈尔斯法官写道,“律师的陈词似乎是由人工智能编写的,在提交陈述并在法庭上使用它之前,律师没有检查以确保案件是真实的,其内容也无法支持律师以书面形式提交给法庭然后再次口头提交的法律主张”。迈尔斯法官认为律师可能严重违反了职责,这在法庭上构成藐视法庭罪。

我们认为,该案件为法律行业的AI技术应用敲响警钟AI工具虽能提升效率,但无法替代律师履行专业职责,法律从业者必须坚守职业伦理,杜

绝"技术幻觉",在拥抱技术革新的同时,应自觉维护法律职业诚信和专业性。

评论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