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售假
-
网红直播中被警察带走!原因竟然是……
据上海市公安局微信平台“警民直通车上?!狈⒉嫉南?,昨天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就近期打击的一起上海市首例利用“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形式对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召开新闻通气会。今天,这则消息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榜单,引发广泛关注。 网红主播与不法商家联手售假 据上海市公安局披露,8月28日下午,位于浙江杭州的某服装公司直播间内,知名网红主播廖某正在频繁试穿各类女装产品,数以万计的粉丝正在通过网络围观这场
发布时间:2020.10.20 -
销售假冒“优衣库”防晒衣被判刑
万余元。 2023年3月,吴某被抓获归案,并现场查获未销售假冒“优衣库”商品3320件,商品价值39.84万元。案发后,吴某向公安机关退缴全部违法所得。 法院审理 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吴某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销售金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告人吴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系坦白,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罚;主动退缴
发布时间:2024.07.30 -
汕尾中院:先刑后民的商标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基本案情】某公司系“贝某”注册商标权利人。徐某明知是假冒“贝某”的商品,仍向他人购进并租赁房屋用于存放、销售。2024年1月,徐某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后,某公司认为生效刑事判决虽认定徐某于2022年4月开始故意销售侵权产品,但其实际销售侵权产品的起始时间是2021年10月,遂起诉请求徐某停止侵权行为及主张一倍惩罚性赔偿。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公司所
发布时间:2025.05.16 -
制售假冒奢侈品牌腕表团伙被判刑案刑事一审判决书
9、被告10、被告11、被告12、被告13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告14、被告15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于2022年3月25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受理后,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于2022年4月20日裁定中止审理,2023年2月20日恢复审理;2023年3月经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限三个月;2023年7月5日因被告人Z某严重疾病无法出庭,裁定对其犯罪部分中止审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
发布时间:2023.12.14 -
去年北京工商办理商标违法案件2303件——同比增27%
3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工商局获悉,近年来北京市工商局不断加大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2017年共办理商标违法案件2303件,同比增长27%;罚没款6435.34万元,同比增长92%;移送司法机关12件,同比增长9%,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6个。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近日接到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举报,称北京有多家糕点店侵犯其“鲍师傅”注册商标专用权,请求予以查处。3月
发布时间:2018.03.16 -
销售假冒 “茶叶” ?犯法!
一些不法商家打着知名品牌的旗号售卖假冒产品有人以为只是蹭蹭“热度”但这可能触犯刑法了!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 案情简介 A公司是第13***号注册商标的商标权人,享有该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且处于有效保护期内,依法受法律?;?。B公司经A公司授权许可使用该注册商标。 陈某、苏某某、梁某及倪某某(另案处理)合伙在某短视频平台开设多个店铺,并通过直播方式销售假冒第13***号注册商标的茶叶,包括“XX青饼
发布时间:2025.05.22 -
销售假冒飞天茅台酒,被判处拘役六个月!
2月19日上午9:40,贵阳中院以远程开庭方式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谯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因处疫情防控期间,参加庭审的被告人谯某某在贵阳市第二看守所,审判长及一名审判员、公诉人在贵阳中院法庭,主审法官(承办人因近期从湖北等病例超过100例疫区返回,目前正在居家隔离。)在自己家中。被告人谯某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不持异议,并当庭自愿认罪。法官当庭宣判,被告人谯某某犯销售假
发布时间:2020.02.21 -
十人生产销售假冒“高档洋酒”获刑
为牟取非法利益,不法分子自行勾兑“洋酒”进行销售,形成生产、批发、销售假冒洋酒“一条龙”作业,和鹏法君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吧! 案情简介 2020年7月以来,被告人朱某某等人在未经相关公司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自行在佛山市一铁皮房内勾兑灌装假冒知名品牌的洋酒。2020年12月底,被告人倪某某等人加入生产行列。所生产的假冒洋酒通过接受下游被告人周某某等人的订单后,以物流代发货的方式销售至买家手中,货款
发布时间:2023.08.22 -
制售假冒“得物”防伪扣被判刑
“‘90后’夫妻假造30万个防伪扣被判有期徒刑3年。”近日,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的一起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新浪微博热搜和抖音热榜。 在这起案件中,一对“90后”夫妻通过制售假冒的“得物”防伪扣非法牟利,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日前分别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二人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对违法所得予以追缴,相关犯罪工具予以没收。上诉期
发布时间:2023.05.06 -
最高检:2016年共逮捕涉知识产权犯罪2251件、3797人
。其中,批捕假冒注册商标罪1037件1911人,起诉1684件3259人;批捕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873件1330人,起诉1486件2470人;批捕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167件264人,起诉294件556人;批捕侵犯著作权罪66件97人,起诉182件307人;批捕侵犯商业秘密罪22件36人,起诉25件57人。 “检察机关虽依法查办了一批涉知识产权犯罪大要案,有效维护了市场经济
发布时间: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