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人工智能
-
美国版权局拒绝人工智能创作图像的版权申请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路透社获悉,本周四,艺术家Jason M. Allen向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法院提出上诉,要求推翻美国版权局的一项裁决。美国版权局拒绝为他用人工智能创作的获奖作品提供版权?;?。 Allen在诉讼中表示,他应该获得他的形象“剧院空间”的版权,因为这是他的创造性表达。 版权局的一位发言人以未决诉讼为由拒绝置评。Alle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办公室的决定“让我陷入了一个可怕的境地
发布时间:2024.09.27 -
英特尔人工智能软件被诉侵犯版权
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从路透社获悉,上周五,软件制造商Anaconda公司在美国特拉华州联邦法院起诉英特尔,指控该芯片制造商滥用其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平台。 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Anaconda公司在诉诉书中称,英特尔公司在许可到期后继续使用其软件,侵犯了Anaconda公司的版权。 “英特尔有意利用Anaconda的技术创新来改进英特尔自己的产品,并在现在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市场
发布时间:2024.08.12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的合理使用规则研究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过程涉及对作品、资料、文献等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可能引发版权侵权。为避免版权侵权,人工智能开发者或者事前获得授权许可,或者依法获得侵权豁免。然而,传统许可模式在实践中难以支撑海量数据学习模式的需要;法定许可方案也面临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高昂的问题。以博弈论视角进行分析得出,合理使用是配置作品数据资源的较优路径,也是协调著作权人和人工智能开发者利益冲突的理性选择。对此,建议
发布时间:2024.11.15 -
美国版权局发布版权和人工智能报告
2025年1月29日,美国版权局发布版权和人工智能(AI)相关法律及政策问题报告的第二部分。该报告关注生成式AI或使用生成式AI创作的作品的可版权性问题。 在美国版权局收到的10,000多条回复其调查通知(NOI)[1]的评论意见中,约有一半涉及可版权性问题。绝大多数评论者认为,现行法律在这一领域已经足够证明完全由AI生成的作品不具有可版权性。但是,对于涉及人类贡献的生成式AI创作作品的?;の侍?/p>
发布时间:2025.02.13 -
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推进活动成功举办
为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技术赋能产业融合发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东升镇人民政府承办的“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推进活动”于7月21日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隋晓峰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鑫
发布时间:2025.07.24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中信用数据法律?;さ穆呒虢?/h4>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场域下,信用数据法律?;な鞘迪质址ㄖ蔚墓丶换?。信用数据应以“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作为核心判断标准,其具有实现直接效益、承担金融信贷以及维系社会信用的特有属性。就信用数据的流程性风险而言,其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违法爬取与算法滥用风险;就信用数据的内生性风险而言,其存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回溯流转与深度伪造风险。信用数据的宏观治理应当重申目的限制原则的约束、确保
发布时间:2025.04.23 -
机器中的作者与创作:从摄影技术到生成式人工智能
摘 要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和归属,本质上是如何在机器创作中寻找作者和评估人的智力活动。规范意义上,作者的活动是一种与机器相分离的人类的智力活动,创作行为是由详细的构思与受控的执行两部分组成。在机器创作中,智力活动的评估对象是体现人类构思的内在表达,而不是机器执行所生成的外在表达,独创性的判断只能基于作品产生的方式,而不是机器产品的外观。作者是构思作品并控制其执行的人。对AI创作的分析应该
发布时间:2024.11.28 -
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的重要指示,全面、深入诠释我国现行专利法律制度框架下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审查政策,回应创新主体普遍关切的热点法律问题,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了《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供创新主体参考使用。 附件1: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docx 附件2:关于《人工智能相关
发布时间:2025.01.02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さ闹饕侍饪梢苑治韵滤母龇矫妫旱谝?,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被认定为作品;第二,如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被认定为作品,著作权归属应如何认定;第三,人工智能学习训练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第四,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な欠袷芟?。 1.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客体性质问题 1、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识别 首先需要区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人类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其区分关键在生成内容独创性
发布时间:2024.12.13 -
北京市数智赋能检察履职服务版权?;じ咧柿糠⒄?/h4>
为深入探索“数字中国”的检察实践,北京市检察机关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构建“融合履职、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智能协同”的“四位一体”现代化检察数智监督体系,形成“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防护”的版权检察数智化保护新模式。2021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包括全国首例侵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形象著作权刑事案件、全市首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等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检察案件3549件。主要经验是
发布时间: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