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惩罚性赔偿
-
员工多次向他人披露公司重要经营数据法院判决惩罚性赔偿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经审理并判决赵某向作业帮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作业帮公司)承担侵权责任,支持了作业帮公司主张1.5倍惩罚性赔偿的诉求。 赵某在职期间,违反其保密义务及公司保密要求,向其他人披露公司经营数据,构成侵犯商业秘密,作业帮公司将赵某诉至法院,请求适用惩罚性赔偿,判令赵某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 作业帮公司诉称,作业帮公司通过其运营的“作业帮
发布时间:2023.07.06 -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司法适用问题探究
摘要:针对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突出问题,应当明确侵权“故意”的概念范围,丰富“情节严重”类型化表现形式的内涵?;募扑阌Ρ志富扑阌氩昧啃约扑阆嘟岷系乃嘉?。应明确裁量性计算与法定赔偿间的区别,结合优势盖然性证明规则及举证妨碍规则对其适用。在倍数确定方面,采公式化的方式恐难以做到周延,亦可能限缩法官自由裁量空间。在适用法定赔偿时需排除惩罚性因素,可依据诉讼标的
发布时间:2023.08.23 -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主观要件的规范构造
内容摘要 我国《民法典》在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主观要件时选择“故意”为要件,而未借鉴有一定司法基础的《商标法》之“恶意”要件。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司法解释认为主观故意与恶意作一致理解。尽管此举旨在提升法律的可操作性,但未能解决理论层面故意与恶意内涵界定与适用等问题。主观要件是区分填平性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规范构造,是要求行为人承担额外代价的基础。立足后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主观故意的应然
发布时间:2023.09.11 -
知识产权案件惩罚性赔偿额4年增长153%
,形成强大震慑。《报告》还指出,在司法保护方面,2022年各级法院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万余件,审结54万余件,比2021年分别下降约18%和9%。 《报告》同时指出,从2018年到2022年,法院判决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惩罚性赔偿金额4年间增长153%。 大会方面表示,我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质量强国建设,北京、江苏等地探索形成打击侵权假冒、促进新型消费“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3.09.07 -
意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合同之诉裁判路径
裁判要旨 意定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系当事人意思自治形成的合同约款。侵权发生后,若权利人提起合同之诉,该约定应定性为违约金。违约方以意定赔偿金额过高为由主张调减,法院一般应当认定违约方构成“恶意违约”,不予调减;若违约方确有证据证明非恶意,则应基于超过“侵权造成之财产和非财产性损失”的百分之三十认定意定赔偿金额是否过分过高;若确属过分高于,则可审慎酌减。 案情 原告:上海某贸易有限公司。 被告:金某
发布时间:2024.04.12 -
国内两净水器龙头企业间专利纠纷案
近日,天津知识产权法庭在审理某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中,深入探索运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成果,找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依法主动适用先行判决,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在此基础上,对剩余部分诉讼请求继续审理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罚,使“真创新”受到“真?;ぁ?,“高质量”受到“严?;ぁ薄W钪?,通过创新的司法理念,有效促成二审和解,解决了两家国内净水器龙头企业间长达多年的数起核心技术争议,实现了良好
发布时间:2024.04.17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24〕9号 (2024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18次会议通过,自2024年8月22日起施行) 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依法?;な称芬┢钒踩拖颜吆戏ㄈ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し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发布时间:2024.08.22 -
韩国高等法院首次就故意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判处惩罚性赔偿
近期,韩国知识产权高等法院作出了一项裁决。在评估如何就故意的商标侵权以及恶意行为进行赔偿时,高等法院将适用该地区最近所采用的惩罚性赔偿条款“纳入了考量”。惩罚性赔偿是一种自由裁量类型的裁决,如果法院认为侵权者的所作所为是极其错误的,而且认定这样判罚是合理的话,那么法院就可以与实际损害赔偿一起向被告判处这种惩罚性赔偿。根据现有的规定,惩罚性赔偿目前的上限为实际赔偿金额的3倍,但也
发布时间:2025.02.24 -
制造销售假冒“华为”交换机,法院判决惩罚性赔偿2000万元
因认为某集成公司等六被告大量制造销售假冒“华为”品牌的交换机,构成侵害商标权行为,原告某技术公司将六被告诉至法院,要求六被告停止侵权,并请求适用惩罚性赔偿,判令六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0万元及合理开支35万元。海淀法院法院经审理,认定六被告制造销售假冒“华为”品牌交换机的行为构成侵害商标权,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决六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0万元及合理开支10万元。 案情简介 原告
发布时间:2025.05.22 -
襄阳中院:恶意侵害"宝马"商标案——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标准
某某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襄阳某某会所、襄阳某某会所立业路店侵犯了某某公司涉案商标专用权,且侵害了某某公司企业名称权,构成不正当竞争。其侵权持续时间较长,侵权获利较大,在收到权利人警告函后并未停止侵权,直至行政执法机关向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后,也未彻底整改,至某某公司再次进行调查取证,其仍然继续使用侵权标识,侵权情节严重,可依据某某公司请求适用惩罚性赔偿。关于惩罚性
发布时间:202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