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利
-
商标
-
版权
-
商业秘密
-
反不正当竞争
-
植物新品种
-
地理标志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
技术合同
-
传统文化
律师动态
更多 >>知产速递
更多 >>审判动态
更多 >>案例聚焦
更多 >>法官视点
更多 >>裁判文书
更多 >>商标
-
特某茶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浦东知识产权局、上海浦东人民政府等??罴靶姓匆槎笈芯鍪?/h4>
审理查明: 一、涉案注册商标及某某公司7企业情况 第三人某某中心2为事业单位法人,开办资金人民币(以下币种除标明外均为人民币)500万元,宗旨和业务范围为组织种植业安全生产,指导粮油、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等。2008年12月7日,某某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在第30类“茶(截止)”上注册取得第5612284号“”商标。2013年12月27日,第三人某某中心2通过受让取得该注册商标,商标注册有效期
发布时间:2025.07.04 -
陆港城公司“陆港城”商标无效宣告二审判决书
发布时间:2025.07.10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上)
近年来,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与商标权利人的协作,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重拳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切实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尊重和?;ぶ恫ǖ牧己梅瘴В盅∪?8起“守护品牌”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予以公布,以案说法、以案示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品牌价值的合力。 案例一、李某等侵犯“南孚”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1【案件速览】 2024年7
发布时间:2025.08.28 -
商品详情“罗生门”,谁是实际生产者?
字母组合“撞脸”知名商标,商品标签标注多家代工厂均为“躺枪”?辩称“名称被冒用”能否脱责?请和鹏法君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 案情简介 境外A公司系“CC”注册商标的权利人,该商标经长期使用在服装领域已形成广泛市场认知度。A公司发现,B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多款标注“CO”标识的服装,该标识在字形结构、字母组合及整体视觉效果上与“CC”商标高度近似。商品详情页面注明品牌方为B公司,部分实物标签
发布时间:2025.09.02 -
青岛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肖某、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权撤销行政判决书
发布时间:2025.06.19 -
仿冒“托马斯小火车” 10年侵权被判赔500万元
“托马斯小火车”这个承载着全球孩童欢笑的经典形象,不仅是玩具符号,更凝结着版权方无数创意与心血??伤芟氲揭怀±奂平灰捉鸲罹薮?,长达十年的跨境侵权,模糊了孩子们眼中的 “真与假” ,当真假 “托马斯” 在法庭上正面交锋,正义如何亮剑? 恶意侵权遭三倍重罚,彰显知识产权最严保护 今年年初,厦门中院对英国某知名企业诉四被告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做出一审判决,适用三倍惩罚性赔偿,全额支持原告500万元赔偿
发布时间:2025.08.25 -
商标近似判断中对商标显著性和知名度的考量及相关启示
2012年,因不服商标局(2011)商标异字第48245号关于第6337775号“”商标异议裁定,异议人向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国家商评委”)提出异议复审申请,国家商评委作出裁决,驳回了前述商标在“养老院;日间托儿所;出租椅子、桌子、桌布和玻璃器皿”等与引证商标指定服务不类似的项目上的申请。笔者认为,本案涉及到的商标近似判断有以下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引证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在商标近似
发布时间:2016.03.30 -
市监总局曝光一批通过侵权假冒实施“内卷式”竞争的典型案例
为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并于2024年部署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现选取一批通过侵权假冒破坏公平竞争的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一、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四川省白月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 2024年7月25日,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市场监管局接举报
发布时间:2025.07.08 -
政府评选认定著名商标面临“越位”风险
提高认识澄清误区,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张茅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 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高产品服务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落实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提高认识、澄清误区、找准定位,积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商标品牌战略的重大意义 实施商标
发布时间:2017.06.28 -
商标评审程序中的“一事不再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 臧宝清) “一事不再理”并非实定法上的概念,而是理论抽象的结果,也是实务中的习惯用语?!耙皇虏辉倮怼崩醋杂诼蘼矸?,起初是一种民事诉讼理论和规则,目前已普遍适用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政执法等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第一款关于禁止重复起诉的规定,即是“一事不再理”的具体体现。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论
发布时间:2016.06.01